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三军医大学主办,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AJ)收录。适合各级医务人员、医学生、免疫学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人员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

出版部门: 《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886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332/R

邮发代号: 78-32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免疫学杂志
  • 杂志名称:免疫学杂志
  • 主管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
  • 国际刊号:1000-8861
  • 国内刊号:51-1332/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
免疫学杂志2017年第7期文章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与C-反应蛋白的意义

    目的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2个指标进一步评估其在慢血流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SF的住院患者30例,另选同期CAG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血糖、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反应蛋白等.结果慢血流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以及CD......

    作者:徐香山;金元哲 刊期: 2017- 07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HIE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MMP-9、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HIE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MMP-9、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60例,且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随后将2组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

    作者:张渝;阳倩 刊期: 2017- 07

  • 2型糖尿病人外周血TIM4蛋白水平增高且与IL-1β负相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T2DM)中TIM4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与炎性小体活化指标IL-1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病例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4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用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TIM4的水平,同时分析TIM4与IL-1β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病人血清中可溶性TIM4明显升高(P<0.001),单核细胞上TIM4......

    作者:孙辉;孙洪珍;张耀辉;朱斌;赵培庆 刊期: 2017- 07

  • 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疗法对肝硬化大鼠模型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肝硬化大鼠自身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肝硬化组(行大鼠肝硬化模型制备)、治疗组(行大鼠肝硬化模型制备后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检测各组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情况,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对......

    作者:夏金华;夏建川;林万飞;谢丽燕;廖传英 刊期: 2017- 07

  •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LIGHT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新成员,可由T细胞、树突状细胞、NKT等多种细胞产生,主要通过与LTβR(TNFRSF3)和HVEM(TNFRSF14)2种细胞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现已证实,LIGHT及其信号通路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如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以及肺纤维化.因此,LIGHT极有可能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就LIG......

    作者:李彬彬;史菲 刊期: 2017- 07

  • 肺炎支原体致炎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以儿童多见,也可见于婴儿和老年患者.迄今为止Mp的致病性与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Mp感染后的炎症反应是支原体肺炎发生的主要机制,其致病机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Mp膜脂蛋白经机体TLR2识别后激活固有免疫系统,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等产生相应的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作者:罗浩荡;游晓星;吴移谋 刊期: 2017- 07

  • IL-19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IL-19是一种新近发现的IL-10家族新成员,在生物学活性上与IL-10有很多不同之处.目前关于IL-19的生物学作用尚未阐明,不同性质的疾病,IL-19表现出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主要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IL-19相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IL-19强大的免疫调节活性在临床治疗上具有潜在的价值.......

    作者:丁秋爱;游志鹏 刊期: 2017- 07